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旧站点
旧站点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旧站点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健康工程学院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个本科专业已为社会输送优秀学子6000余人。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研、创”的特色育人模式,致力打造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最受师生喜欢的学院。近5年,学院教师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省第一届教学创新竞赛“三等奖”、甘肃省第二届教学创新竞赛“三等奖”、甘肃省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20余项。编写及修订教材10部(套)、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0余门;主持教育部就业供需、协同育人项目30余项;完成省部级、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40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校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项目申报专利15项,授权10项;发表教科研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约50篇;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得奖项50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省级、国家级约60余项。

【专业特色】

学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健康转型升级产业,始终坚持“产、学、研、创”的特色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服务于食品、材料、化工、制药等领域,具备“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娴熟、善交流、有自信、善应用、素养高”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

教学与生产有机融合:始终坚持将教学与生产有机融合,持续了解行业生产、未来发展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始终坚持将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将行业中的“难点、痛点”作为科学研究的方向,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并会综合运用已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到科学研究当中去,真正做到“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教学与科创有机融合:始终坚持将教学与科创有机融合,将科研大课题形成一个个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科技创新小课题,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创新”人才的培养。


undefined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已形成一批独具特色风格的“双师型”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2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95%以上。此外,学院还引进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高校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来补充教学力量。近5年,学院教师共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省第一届教学创新竞赛“三等奖”、甘肃省第二届教学创新竞赛“三等奖”、甘肃省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20余项。编写及修订教材10部(套)、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0余门;完成省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90余项,其中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横向课题10项、校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申报专利15项,授权10项;发表教科研论文200余篇, 被SCI(EI)收录50余篇。

【产教融合】

学院注重与企业的产教深度合作,这些企业主要包括中船重工鹏力塑造科技有限公司、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雨润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冶宝钢集团、徐工集团、中石油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化工事业部、新疆胡杨化工有限公司、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华润微电子、新疆东方希望有限公司、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中国中车,浙江爱旭、浙江诺力,酒泉风电,酒钢集团、庆阳油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