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开展资困助学工作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6-3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生活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

如何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有所成、健康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校领导和学生管理工作领导者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资困助学工作的体会,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辅导员务必认真落实“奖、贷、助、补、减”等各项政策要求。坚持“育助并重”和“助人自助”原则,通过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激励和能力拓展,逐步实现资困助学工作由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变,从而提高资困助学工作的绩效。

一 切实做好贫困生甄别工作和助贷工作

贫困生的甄别工作,严格按照学生手册的评选办法执行,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落实贫困生甄别工作,每学年按照要求甄别出特困生8%,一般贫困17%。并将贫困生的基本信息和档案做好登记整理,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信息档案组建是确定国家助学贷款和各项资助的重要依据,是切实做好资困助学的基础。建立全系、年级、班级三级认定组织,全面管理、完成整个院系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使认定工作有序开展。贫困生的甄别工作顺利开展,是助学金发放和贷款认定工作的有力依据,两者相辅相成。学院甄别出贫困生后,将贫困生的相关信息在公示栏进行公示,让每位同学知晓并监督该项工作。助贷工作,尽量宣传生源地贷款,

二 清欠工作

学生应于开学两周以内缴清所有费用,不按期缴清费用的学生不予注册,凡是未缴清费 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学院审核属实后,可申请缓交学费,学院暂缓学籍注册,缓交期限3个月, (有助学贷款的学生,因银行贷款未到帐,在缴清贷款以外的其他费用后可不再办理缓交手续,学院可予以学籍注册)。每学期开学开始,都提醒班长收取学生缴费清单复印件,以这种方式提醒学生积极缴纳学费。

三、 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动态

落实“帮扶计划”,完善“双助体系”。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与特困生建立“师生一对一”的帮扶计划,发动辅导员、学生党员,与特困生开展“爱心”结对,通过资助、交流,尽量多给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去温暖,切实解决这一群体因为贫困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努力完善经济、心理双资助的“双助体系”,着力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和谐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体心理品质健康、均衡地发展。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经常进行就业指导,主动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落实工作。辅导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各方面都高度关注,经常通过QQ电话,或者面谈的形式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院系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拉近系里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发奋图强具有很好的作用。

四、加强教育引导,努力回报社会,展现发展成就

在完成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系里应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面对困难、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帮助他们树立感恩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成才意识。通过举办生活德育讲座等形式,对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加强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定期开展贷款学生座谈会,一方面了解贷款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另一方面,加强对贷款学生的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如:每年与即将离校的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签订《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还贷承诺书》,并由辅导员老师进行谈话交流,进一步强化了贷款毕业生的责任意识。

倡导志愿服务,参加公益活动。通过积极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切实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提供各类“义工岗位”,引导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如:办公室助理、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通过这些“义工岗位”,不仅加强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