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健康工程学院院长效碧亮主讲 SC 教学改革专项培训——深耕教学改革 赋能专业发展
来源:健康工程学院
作者:张旭岗
时间:2025-11-12

为精准落实 SC 教学改革总体部署,推动改革要求与健康工程类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院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11月12日下午健康工程学院组织开展 SC 教学改革专项培训。学院院长效碧亮主讲,全体专任教师参加培训,以 “政策 + 实践 + 研讨” 的沉浸式学习模式,为学院教学改革注入 “领头雁” 力量。

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第一责任人,效碧亮院长深耕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领域多年,兼具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次培训中,开篇即明确提出:推行 SC 教学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三大基点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这三大基点是贯穿改革全过程的核心导向,也是破解专业教学痛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遵循。围绕三大基点,效院长从三大维度展开系统讲解。首先,结合 SC 教育评价改革政策文件,精准解读了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义、指标要求与实施重点,强调 “三大中心” 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是改革的初心,聚焦学生全面成长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是改革的路径,要求转变传统 “教师讲授为主” 的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是改革的目标,通过科学评价体系检验教学成效,实现 “教得有效、学得扎实”。这番解读帮助教师明晰了 “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 的逻辑主线。

其次,立足健康工程学院专业特色,聚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核心学科方向,效院长剖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 “理论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创新性不足”“跨学科融合不深入” 等痛点问题,指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偏离了 “三大中心” 导向,进而提出 “专业课程与改革要求精准对接、教学模式与行业标准同频共振” 的改革思路,强调所有改革措施都必须围绕 “三大中心” 落地见效。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院校改革案例,效院长提炼出 “项目化教学 + 岗课赛证融合 + 数字化赋能” 的实操框架,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落地的改革路径,明确每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要紧扣 “三大中心”,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知识掌握与全面发展。

为让改革培训更具针对性,效碧亮院长结合学院课程体系特点,以 “三大中心” 为核心标尺,重点拆解了三类核心课程的改革方案。在理论课程方面,倡导 “案例驱动 + 问题导向” 教学,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等真实场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既满足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的路径要求,又通过场景化学习提升 “学习效果”;在实践课程方面,提出 “虚拟仿真 + 实地实操” 双轨模式,依托学院实训中心资源,将 SC 改革要求融入实训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契合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初心,同时通过实操成果检验 “学习效果”。

培训过程中,效院长还分享了自己参与教学改革的亲身经历,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改革案例,生动诠释了 “从理念到实践” 的落地逻辑,通过引入真实食品健康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AI采集、分析、应用全流程,既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通过项目成果检验学习效果,最终助力学生掌握行业所需核心技能,让参训教师对 “三大中心” 的实践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培训设置互动答疑与分组研讨环节,气氛热烈。参训教师围绕 “如何在专业课程中以三大中心为导向落实过程性评价”“跨学科教学中如何平衡学生发展需求与学习效果”“数字化教学工具如何更好服务于学生学习” 等问题积极提问,效碧亮院长逐一耐心解答,强调 “三大中心” 是解决所有改革困惑的核心钥匙:“无论是评价方式改革还是教学工具应用,都要先问三个问题 —— 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否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是否能提升学习效果?答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就不会偏。” 结合学院实际,他还为教师们提供了具体指导建议。

本次培训由院长亲自牵头,以 “三大中心” 为核心导向,紧扣 SC 教学改革要求与学院专业特色,实现了 “政策解读精准化、案例分析专业化、实践指导实操化” 的培训目标,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的改革意识与实践能力。及时优化调整改革措施,推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切实以 “三大中心” 为引领,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健康工程类人才。